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香梦书屋 > 其他类型 > 霸业:开局就被坑结局+番外

霸业:开局就被坑结局+番外

灰芒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你们发现了没有?”“最近咱们统领大人好像很不对劲!”“是啊,没事的时候经常傻笑,而且还笑的那么猥琐.....”“我早就发现不对劲了!你们难道没注意长久以来统领大人看赵书记官的眼神很不一般吗?”“看赵书记官的眼神?”“咦,经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有那么回事......”“哇!你们都看出来了?”“说实话,这些话憋在我心里很长时间了!”“先不管什么眼神不眼神的,你们难道没发现咱们统领大人对赵书记官的照顾简直有些超乎寻常了吗?”“对啊!赵书记官被提拔之前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兵士,一提拔就成了比队正还大半级的书记官,我早就想到这里面一定有猫腻了!”“哎呀.....你们这说了半天都没说到正题上去!”“你们难道没发现之前每次上战场咱们统领大人就像变了...

主角:林萧李安   更新:2024-12-06 15:3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萧李安的其他类型小说《霸业:开局就被坑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灰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你们发现了没有?”“最近咱们统领大人好像很不对劲!”“是啊,没事的时候经常傻笑,而且还笑的那么猥琐.....”“我早就发现不对劲了!你们难道没注意长久以来统领大人看赵书记官的眼神很不一般吗?”“看赵书记官的眼神?”“咦,经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有那么回事......”“哇!你们都看出来了?”“说实话,这些话憋在我心里很长时间了!”“先不管什么眼神不眼神的,你们难道没发现咱们统领大人对赵书记官的照顾简直有些超乎寻常了吗?”“对啊!赵书记官被提拔之前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兵士,一提拔就成了比队正还大半级的书记官,我早就想到这里面一定有猫腻了!”“哎呀.....你们这说了半天都没说到正题上去!”“你们难道没发现之前每次上战场咱们统领大人就像变了...

《霸业:开局就被坑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你们发现了没有?”

“最近咱们统领大人好像很不对劲!”

“是啊,没事的时候经常傻笑,而且还笑的那么猥琐.....”

“我早就发现不对劲了!你们难道没注意长久以来统领大人看赵书记官的眼神很不一般吗?”

“看赵书记官的眼神?”

“咦,经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有那么回事......”

“哇!你们都看出来了?”

“说实话,这些话憋在我心里很长时间了!”

“先不管什么眼神不眼神的,你们难道没发现咱们统领大人对赵书记官的照顾简直有些超乎寻常了吗?”

“对啊!赵书记官被提拔之前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兵士,一提拔就成了比队正还大半级的书记官,我早就想到这里面一定有猫腻了!”

“哎呀.....你们这说了半天都没说到正题上去!”

“你们难道没发现之前每次上战场咱们统领大人就像变了一个人似得,为了保护赵书记官不惜以身犯险直接替对方挡刀吗......”

“那场面简直就令人难以理解!向来以贪生怕死著称的统领大人竟然化身为挡刀狂魔,这才是最大的不寻常之处!”

“真相只有一个!”

“大家想想看,咱们营这么多人统领大人为什么偏偏对赵书记官这么特别对待?”

“大家再想想,赵书记官和咱们比起来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最大的不同之处?除了长得比较清秀柔弱之外,好像也没什么太特别的吧?难道是文采好?大人不是说赵书记官比较擅长文字工作吗?”

“终于说到点子上去了!赵书记官生得眉清目秀,我觉得这一点才是关键所在!”

“大家仔细想想对不对!”

“有道理!难不成咱们统领大人有......”

“断袖之癖???”趁着中途休息聚在一起闲聊的士兵们小声议论着某人的反常之处,一番讨论之后不约而同的做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

“很有可能!”刚才做出大篇幅分析的那名士兵信誓旦旦的低声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就都能对应上了!你们还记得拿下齐城之后,咱们统领大人留在顾将军那里好几天没露面的事情吧?”

“这次试点营这么大的一个美差砸到咱们营,你们说咱们统领大人得和顾将军有多铁的关系才能让其在大帅面前为我们营争取到这等好事.......”

“哦!!!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顾将军也有这么个特殊癖好......于是,咱们统领大人就不惜牺牲自身.......”

“嘘!!!保密.....这种事情大家心里知道就行了,千万不要多说。”化身为“福尔摩斯”的士兵一副大家都懂的表情低声道:“不管怎么说,通过此事我还是挺佩服咱们统领大人的。”

“毕竟,统领大人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才为我们争取到了这次的福利......”

周围的士兵们闻言,脑海里随即闪现出了顾大山那粗犷的身影,心中不由闪过一阵恶寒......

“真是难为咱们统领大人了......”想到这里,围在一起窃窃私语的士兵们齐齐向站在远处不知道因何原因再次陷入傻笑的林萧投以了“怜悯”的目光。

-------------------------------------

“阿嚏.....”林萧突然打了个喷嚏。

“难道又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林萧抬头看了看刺眼的阳光,自语道:“这么热的天气突然打喷嚏,这八成是有人在念叨我啊......”

这个喷嚏硬生生打断了刚刚正在脑海里臆想着自己率领八百银龙铁骑卫大杀四方时的英勇场景。

林萧心情不错的伸了个懒腰,心中不禁洋洋自得起来:自己还真是个天才!轻轻松松就把整营的训练热情给调动了起来.....

等吴德仁那边的资金一到位,自己这边尽快突击训练出八百名符合要求的兵士,自己就可以激活银龙铁骑卫的兵种令牌了。

一想到这里,林萧就忍不住一阵激动。

除此之外,有了吴德仁这个合作伙伴之后,他就等于多了一条源源不断的财路。

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对了,新商号的名字得好好想想,怎么着也得起一个又有好彩头又大气的名号才行......”想到这里,林萧下意识的想到了宁嫣儿。

“恩,这种事情对于博学多才的宁大美女来说肯定是小菜一碟,去征询一下她的意见应该错不了。”林萧一边想着一边向宁嫣儿的营帐方向走去.......

“快看!这光天化日的,统领大人又奔着赵书记官的营帐去了.......”有眼尖的士兵看到林萧的动向,立即小声惊呼道。

“喂!我说你们这是什么眼神?看什么呢?”路过的欧阳杰看到这群已经把林萧定性为“特殊群体”的士兵们表情十分怪异的看着同一个方向。

顺着士兵们的目光看去,欧阳杰只看到了背着手哼着歌的林萧,除此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了.....

“咳咳.....”很显然,欧阳杰误会了众人眼神中的含义:“行了,我知道大家都非常感激统领大人为我们争取到的这次机会。”

“那就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去吧!如果大家真的想对大人表示感激之情的话,可以当面告诉他。”

“我想大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场面的。如果觉得人多不好意思,你们可以单独去大人的营帐.....”

“不必了大人.....我想我们还是应该用更加积极的训练来回馈大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没错,大人公务这么繁忙,我们怎么好意“单独”去打扰大人呢......”

“是啊!是啊!我们怎么“敢”去单独叨扰统领大人呢......”

“各队集合,下面开始进行小组协同攻防训练!”正在这时,训练场上传来了李安的大喊声。

听到口令的士兵们立即飞奔而去结队站好。

为了更好的提高训练效率,林萧给卢小蝶和李安分别临时安了个正副训练官的头衔让他们俩主抓第五营的日常训练。

“怎么感觉这群家伙今天好像怪怪的?”欧阳杰疑惑的摇了摇头,也随即向所属队列走去.......

接下来几天里,林萧也逐渐发现营里越来越多的士兵有意无意间看向自己的眼神总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而且,林萧发现当自己巡视队列的时候,很多士兵在自己靠近的时候都会处于一种不太自然甚至偏于“嫌弃”的状态。

“难道.....”面对这种反常的状态,心中有鬼的林萧首先想到的却是:“不会吧?难道事情暴露了?这群家伙不会是提前发现了“试点营”的猫腻吧?”


余德功于夏州起事后,将城内囤积的粮草分出了一部分赈济百姓,并大肆招兵买马。

在当兵有粮吃的诱惑下,夏州及周边的百姓争相加入到了余德功起义军的队伍中。

待集聚于莽城的各路义军开赴到夏州城外时,余德功已经后来者居上,成为了川夏义军的第三大势力。

徐则茂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处心积虑秘密囤积在夏州府的粮草竟然便宜了余德功。

景顺三十三年七月十六日,川夏各路义军于夏州盟誓。

算上余德功的起义军,川夏共有十七支义军。

现在,川夏十七支义军合并为三大义军,分别以刘崇、李怀青和余德功为首。

因为刘崇、李怀青和余德功三人的势力不相上下。

现在这个时候谁成为川夏义军的盟主其他二人都不会服气。

所以,三人于夏州城下定下盟约:兵分三路进军直隶,谁先打到京畿城下,谁就是当之无愧的川夏义军之首!

川夏行省人口总量超过了一千六百万,也是宁国人口最大的行省。

故此,川夏义军总数很快达到了七十万,对外则宣称拥兵一百二十万!

在全国起义军不断壮大的大形势下,刘崇、李怀青、余德功都认为这个时候尽快杀到京畿城下绝对是上上之选。

毕竟,京畿乃宁国国都,如果哪支义军能够率先攻入京畿谁就可以占据法统上的优势,取宁国而代之也更能站得住脚。

虽然明知道京畿有三十万龙旗禁军驻守,可刘崇、李怀青、余德功三人却对拿下京畿充满了信心。

不止是因为川夏义军现在是兵多将广气势如虹,还因为京畿城内有他们的后手。

在大宁百姓眼中,戍卫京畿的龙旗禁军应该是宁国最精锐的战力了。

但是,本来就是大宁官军地方将领的刘崇等人却看的很清楚,龙旗禁军虽然声名在外,可要论起实战却远远不及边军。

龙旗禁军最大的倚仗就是装备精良,拥有数目可观的重甲步兵和两万骑军。

可是,龙旗禁军却不似黑旗边军与虎旗边军那般久经战阵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现如今的龙旗禁军根本没有接触实战的机会。

在外人眼里,龙旗禁军的兵将都是人高马大披挂着亮闪闪的金属战甲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这种视觉上的冲击的确让人觉得龙旗禁军就是一群天兵天将无人可敌!

但,在大宁官军的很多将领眼里:龙旗禁军只是一群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已。

甚至有将领私下里戏言:龙旗军的最大作用就是充当皇家的仪仗队来充充场面,真要打起仗来指不定闹出什么笑话呢.......

可这些话也只能在私下里说说而已。

皇帝以及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听到的皆是正面之言。

毕竟,龙旗禁军在地位上乃军中之首,又是戍卫京畿的皇家亲军,谁也不敢当面说他们的不是。

这也是为什么在皇帝以及大多数朝臣的眼中,龙旗禁军乃是表里如一的精兵悍将,也是戍卫京畿的最强保障。

-------------------------------------

景顺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刘崇义军攻破宣城成为了第一个进入直隶行省地界的义军队伍。

两日后,李怀青部破代城入直隶。

二十四日,余德功部破贯城杀入直隶。

七十万川夏义军兵分三路攻入直隶,兵力处于劣势的直隶地方常备军接连败退。

直到此时,顺景皇帝才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出动龙旗禁军离京平乱。

此次,皇帝特许抽调八万龙旗禁军划归直隶总督刘宜民统一指挥。

其中还包括一万名龙旗军精骑。

得知此消息的刘宜民当即上书向皇帝立下了军令状:有八万龙旗禁军助阵,最多三个月即可扫灭刘崇、李怀青、余德功三部叛军!

直隶总督刘宜民之所以敢于夸下如此海口,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龙旗禁军此次出征的那一万名精骑部队。

有了这支精骑部队的加持,再加上七万重甲步兵,刘宜民一改之前的惶惶不安。

并在石州府的誓师大会上豪气凌云的表示:身为大宁皇朝的忠贞之臣,身为皇帝陛下亲自委任的直隶总督,他将悍不畏死亲自率领大宁的锐士们用手中的长刀利刃杀尽所有敢于进入直隶作乱的判贼乱党!

面对这前后巨大的反差,刘宜民身边的亲信部将们都不由有些面面相觑。

因为,誓师大会的前一天,刘宜民才刚刚和这些亲信部将们在总督府的书房内开了个小会。

那时的刘宜民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面对凶猛而来的三路义军根本是毫无抵抗之信心。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了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朝廷不从其他地方给他们派援军的话,面对这些人多势众“凶残无比”的起义军,他们根本就是毫无胜算。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死磕到底的话,他们这些人肯定是死定了!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刘宜民可以说是万念俱灰,恨不得马上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众人甚至毫不怀疑如果真的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刘宜民为了保命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带着他们振臂大呼:朝廷无道,任何有良知之人都应揭竿而起!

虽然直隶行省躺在账面上的地方常备军兵力可以说是相当的漂亮。

可在刘宜民的首肯下,直隶行省地方常备军存在严重的吃空饷现象。

一个标准的地方卫满编为五千六百人,直隶行省十大州府一百零三县,分散驻防共计十个满编地方卫。

这就等于是直隶每个州府都驻扎着至少一个地方卫,这还不算各县的乡兵以及驻扎在直隶行省的皇家四卫。

按理说,隶属皇家的左威卫、右威卫、前威卫、后威卫虽然全部被紧急调往了其他行省进行平乱。

可留在直隶行省地盘上的地方卫和乡兵凭借直隶各地优秀的城防,应该也足以守卫直隶行省的安危了。

但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眶......


正当朝廷决定秘调虎旗边军解西北之危的同时。

被逼无奈的林萧也带着宁嫣儿等人冒险入了平州城。

卢小蝶高烧不退,很显然是伤口感染所致。

再不入城救治,恐有性命之危。

为了使卢小蝶的刀伤及时得到医治又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她们女儿之身的身份不被外人察知,林萧没有隐瞒他们的官军身份。

毕竟,在川夏的地界上官军反叛已有先例,也不会有人去怀疑林萧等人的动机。

自从宁远卫被灭之后,整个川夏行省的反叛之风立时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峰。

川夏地方官军十之七八都举起了反旗,以至于朝廷根本还没来得及反应便基本丧失了川夏的实际控制权。

短短几日的时间里,川夏就只剩下了首府夏州一带还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放眼川夏各地可以说是反旗遍地,起义军的人数更是犹如滚雪球般迅速膨胀。

川夏总督徐则茂虽有报国固土之心,可面对川夏境内数以几十万计的起义军,夏州府城破只怕也是不久之日。

现如今的平州城就是川夏各地的一个缩影,城内的起义军人数已高达两三万之数,这还没有算上辖下五县的义军。

但这些起义军十有八九都是临时招募的流民百姓。

因此,林萧凭借磐安卫山字营总旗官的身份前来投奔说不定可以在起义军中混个一官半职。

这样的话也方便他们日后行事。

-------------------------------------

平州城,义军大营。

“听说林兄弟以前也是吃皇粮的?”

“嗨,世道艰难,混口饭吃而已。”

“林兄弟就别谦虚了,白天在演武场上露的那两手我可是也亲眼看到了。”身材魁梧的吴大彪一边在前面引着路一边说道:“林兄弟的刀法着实令人赞叹啊!”

“吴队正谬赞了。”林萧如愿借着官军总旗官以及不错的身手摇身一变成为了平州城起义军的一名百人队队正。

当然了,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的得偿所愿,除了起义军缺才少将之外,林萧为自己编排的一套说辞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按照林萧的说法就是:他在磐安卫山字营招人嫉妒所以才被安排了这么一个明摆着就是来送死的差事。

果不其然,千防万防还是在开县遭了难,死里逃生的林萧对官军也是彻底死了心,护送的贵人已经“死”在了开县,自己横竖都是个死。

所以,思来想去投靠义军是林萧的唯一活路。

“兄弟初来乍到,以后还请吴队正多多指点啊。”

“指点不敢当,你我一见如故又同在一个营中共事,以后相互照应那自不用说。”吴大彪说话倒颇为爽朗:“不瞒林兄弟,我以前也是吃皇粮的。”

“之前在杞县当了两年乡兵守尉,遭遇与林兄弟差不多,得罪了人把差事给弄丢了。”

“这次刘大帅大举义旗,我干脆就带着一帮同乡兄弟投入了刘大帅的麾下。”

“朝廷无道,民不聊生!与其窝窝囊囊的苟活于世,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

“哎,这大概就是封建王朝的弊病吧。”林萧想起这一路的所见所闻,不由心生感慨:“这大宁皇朝已经延续了五百余年,能够撑到现在已经算是不错了。”

虽然林萧前世只是一个混日子的学渣,可对于历史还是有所了解的。

唐宋元明清这些强盛一时的王朝,只有宋朝延续了三百一十九年,唐、明、清全都是连三百年都不到就完蛋了。

版图疆域最辽阔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元朝更惨,连一百年都没撑到就被明朝所替代。

所以,在林萧看来这个世界中的大宁皇朝可以延续五百多年还没有灭亡已经算是非常牛掰的存在了。

“什么?封建王朝?”吴大彪诧异道:“林兄弟这是何意?”

“我的意思是说这大宁国都已经五百多年了,吏治腐烂那是必然的事情,也是该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林兄弟此言甚妙!”吴大彪恍然大悟道:“如此说来我们都有机会做开国功臣。”

“乱世出英雄,只要有机会一切皆有可能。”林萧笑了笑:“对了,不知王统领夜间召我等议事是不是有什么要事?”

“林兄弟来的正是时候,正赶上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吴大彪提及此事显得非常兴奋:“刘大帅已经与川夏各地的义军达成了约定,十日后出兵,各地义军将于莽城会师共同夺取夏州府!”

“等拿下夏州府,川夏义军会推举出一位义军盟主带领大家共同抗宁。”

“以我们刘大帅的声望和实力,是很有希望成为川夏义军之首的。”

“大帅有言,表现出众者皆有重赏。咱们王统领也是个心高之人,正憋着劲准备带着弟兄们大干一场呢。”

“今天在演武场王统领可是一眼就相中了你!”

“十日之后出兵会师?”听到这个消息,林萧不由一惊。

这对于林萧而言绝对是一个噩耗:“吴队正,难不成这川夏的义军都已经直逼川夏首府了?”

“何止啊!要不是川夏各地义军已经达成了约定,说不定夏州府早就被攻破了。”

“徐则茂手下满打满算不足万人之军,单单是我们刘大帅麾下现如今都已经汇集了五六万大军了,整个川夏十几支义军总兵力几十万之巨。”

“拿下夏州府那还不是唾手可得!”

“原来如此......”本以为在平州城投了义军可以安生一阵子,等卢小蝶的伤势好利索后再找机会脱身。

没想到,这川夏行省的形势竟然已经如此不堪。

虽早就知道川夏形势不容乐观,可林萧千算万算还是没有料到距离宁远卫被灭才这么短短几日的时间,偌大的川夏就已经成了这番局面。

听吴大彪的话音,现如今的川夏也就首府还在苦苦支撑,而城破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面对川夏遍地义军的局面,林萧无奈的发现当下他们也只有硬着头皮跟着义军参加夺取夏州府的战役了。


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看似繁琐,其实也只在林萧的心念之间。

在所有人都没有发觉的情况下,林萧已经完成了脱胎换骨。

随着御龙霸刀诀的首次激活,林萧整个人的气势瞬间产生了质变。

以林萧为中心,一股藐视天下的威严之势夹杂着强烈的战意迅速蔓延开来。

这是霸道无匹的御龙霸刀诀初次被激活后所进行的自行运转。

一股磅礴的力量迅速游遍全身,改造着林萧的身体机能。

随着浓烈的战意不断外放,周围的氛围也逐渐被烘托了起来。

城楼上的兵士们眼神坚毅的看向远方,就连那些乡兵此时也是一脸的肃穆。

浓浓的战意感染着在场的每一名兵士,他们紧握着手中的钢刀,仿佛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沙场饮血了。

而就在这战意十足,氛围庄重之际。

袭遍全身的酥麻感直冲脑门!

让林萧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呻吟.......

这声呻吟随即给庄严肃穆的场面平添了一丝突兀。

感受到周围兵士们那极为诧异的目光,林萧也在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

稍一错愕,林萧猛然拔刀向天。

御龙霸刀诀的威势瞬间爆发,高举钢刀的林萧此时犹如战神下凡,声势雄壮的吼出了大宁军中那标志性的口号:“宁军威武!大宁威武!”

“宁军威武!大宁威武!”

“宁军威武!大宁威武!”

“宁军威武!大宁威武.........”

在林萧外放的战意感染下,百余名宁军官兵却喊出了震荡山林的磅礴气势。

这种舍我其谁之势,估计就连大宁皇朝最精锐的黑旗军也要自愧不如吧...........

-------------------------------------

薛光,本名薛俊才。

不过,现在已经没人记得他的本名了。

人们记住的只有薛光这个名号。

大家叫他薛光并非因为他那家族遗传的秃顶光头,而是因为他做事向来奉行:人杀光、物抢光!

据传,当年薛光落草为寇时,为了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凶狠,他觉得单靠自己这颗光头还不够。

他认为做他们这个行当就得让人怕!不止是手段上要狠辣,外部形象也要能镇得住场面!

所以,薛光在自己的左脸庞划出了一道触目惊心的刀痕,使自己更加贴合他的人设定位。

于是,左脸上的那道刀疤便成了薛光的第二个特征。

一个对自己都下得了狠手的人又怎么会对别人心生怜悯呢?

薛光横行西北七年,坏事做尽,恶名昭彰,身边聚集了不下百人的流寇悍匪。

各地官府对薛光也是一筹莫展。

七年间,官府也没少对薛光展开围剿。

可是,薛光这伙人个顶个的都是马术高手,来无影去无踪。

官军不仅没能剿灭他们,甚至还多次被对方反杀而损失惨重。

没想到,这一次薛光竟然再次流窜到了广宁地区,还举起了义旗公然造反。

虽然,现如今的大宁皇朝各地民变不断,大有全面开花的势头。

可是,大宁西北之地虽有马匪为祸,可却罕有民变爆发。

一切皆因这里有大宁皇朝最能打的黑旗军镇守。

黑旗军虽为边军轻易不会干涉地方事务,可威名名震天下使得西北之民绝对不会轻易触碰叛乱这条红线。

西北之地与突夷接壤,十年间两国常年战事不断。

但有二十万黑旗军驻守边疆,突夷的狼骑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

突夷狼骑虽以凶悍闻名,可大宁的黑旗军却拥有整个大宁皇朝最强悍的三万西北铁骑!

正是有这三万历经战事洗礼的精锐铁骑压阵西北,使得野心勃勃的突夷狼骑只得止步西北而不能进。

以武立国的大宁皇朝作为整个云启大陆最鼎盛的正统皇朝,自然拥有不俗的军事实力。

虽然现如今的大宁皇朝经过五百余年的沉疴,难免弊病重重。

可只要大宁的五军十三卫还掌握在皇家手中,这天就还是大宁的天!

这也是为什么当今景顺帝在位三十余载任用宦官阉党为祸朝堂,而又天灾人祸不断的情况下,依旧可以维系大宁正统的地位。

京畿上下皆以为:宁国底蕴尚在,无人可动其根本。

所以,即使这些年宁国内忧外患呈愈演愈烈之势。

可宁国朝堂上的重臣们却依旧把主要精力放在庙堂的党争之上。

只要不是危及京畿的动乱,任凭天下如何乌烟瘴气,也扰不了这些京畿权贵们的清梦。

仿佛这天下间的百姓疾苦向来与京畿世家无关,有三十万龙旗禁军驻守京畿,又怎么会有人可以危及京畿呢?

地方上有乱民起义,自有地方上的常备军出面镇压,常备军镇压不住还有分散各地直属皇家的十三卫兜底。

四边有四大边军镇守,可挡外寇于国门之外。

这种情况下,京畿的权贵们好像的确不用担心什么。

可这几年,先是江夏、泽南、泽北相继发生水患,引发瘟疫肆虐三省之地,亡者三五十万之巨。

后有蝗灾、旱灾席卷了锦川、隆江、辽林等数十个产粮大省,这也引发了宁国自立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饥荒。

大灾之年,粮价疯涨。

但是,宁国的权贵商贾却将这天灾人祸视作了敛财的大好时机。

在这些无良商贾的推波助澜之下,各地物价累创新高。

平常米价一斗不过白银五分,可灾年的米价已高至史无前例的的四两二钱,上涨幅度高达八十多倍!(宁国的一两白银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

于是从景顺三十二年开始,宁国也进入了民变的大爆发之年。

到现如今的景顺三十三年六月,短短一年时间宁国上下累计爆发的大小民变次数已超过百数。

各地官军虽然竭力镇压,可在天灾人祸民怨四起的大背景下,地方常备军疲于奔命却依然无法遏制星火燎原之势。

不得已,朝廷第一次下令驻守各地的直隶十三卫尽数出击平息叛乱。


“沈千炼,西北与北境的情况,你们京畿院可要给朕盯紧了。”

“这一次在西北发生这么大的乱子,你们京畿院的反应可是有些失职了!”

“臣请罪!”沈千炼随即出列自请罪责:“没有及时发现西北地方官军有异是京畿院的重大失职.........”

“的确该罚。”景顺皇帝看了一眼出列请罪的沈千炼:“罚俸半年,以儆效尤。”

“关于西北与北境的情况我要你们京畿院做到每日一报,这个应该不算难为你们吧?”

“臣领旨!”

以武立国的大宁皇朝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其传递信息的能力也是云启大陆之最。

这也是大宁军队战力强悍的原因之一。

宁国军队及特情机构都极为重视传递信息的效率问题。

大宁皇朝不仅拥有数量庞大的官办驿站。

还拥有数以十万计的军用信鸽,并专设通天司主理饲鸽事务。

立国至今,宁国一直保持着大量饲养信鸽的传统,也是整个云启大陆信鸽数量最多的国家。

因此,在军情的传递上宁国始终处于优势。

而且,宁国境内还独有一种名为鹰鸽的顶级军用信鸽。

鹰鸽体型与鹰相仿,具有高耐力、高速度等一系列优点。

此鸽,在放鸽前饱食一顿,可不停不歇连续保持高速飞行六个时辰!

而且鹰鸽的飞行时速高达一百八十公里。

也就是说经过严格训练的军用鹰鸽十二个小时就可以将军情传递到四千里以外的地方。

当然了,这种价格昂贵且训练难度较大的鹰鸽只会优先提供给宁国的精锐之军以及京畿院。

而西北边境距离京畿最远也不过四千里。

如果以鹰鸽作为传递手段,别说一日一报了,就是一日两报也不是什么难事。

-------------------------------------

“另外京畿院还要配合户部、兵部一起督运粮草。”

“朕听说很多商贾借着饥荒之年大肆囤积粮食来牟取暴利。”

“各地出现这么多饥民作乱这些个黑心商贾也是功不可没!”

“赈济灾民也是刻不容缓之事,朝廷平乱需要军粮,赈济灾民所需之粮就让那些黑心商贾出吧。”

“胡相,这赈济灾民之事就由你亲自督办吧。”

“臣领旨!”

“要不是各地官吏在赈济灾民的事情上阳奉阴违,净干些官商勾结的行径,我大宁国也不至于遭此大乱。”

“该杀的就杀,不必有其他顾虑。”

“陛下圣明!宁国内患说到底还是由饥民引起,此乃祸乱之根。”胡一舟看了一眼皇帝身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田承恩,进言道:“臣恳请陛下明旨,对受灾严重的省份免除三年赋税以复民生。”

“准了!”景顺皇帝看了看胡一舟,点了点头:“这军务之事胡相是外行,朕不为难你。”

“可关于治民之道应该是你的长项吧?”

“当此社稷危难之际,胡相以为该如何安民?”

“朝廷想要重拾民心当:免赋税,施钱粮,杀贪吏除奸商!”

“唯有这样方可安民心,让百姓吃饱了肚子谁也不想提着脑袋去作乱。”

“为安民心,必须严惩赈灾不力之人,诚如陛下所言:该杀的就杀!”

“胡相所言未免偏激了些吧?”司礼监秉笔太监田承恩转身面圣:“陛下,如果按照胡相刚才所言,恐怕我大宁国的地方官就要十去八九了。”

“此次大灾乃百年罕见,各地官员一时失了方寸以致赈灾不力也情有可原。”

“要是一味严惩把这地方上的官员都赶尽杀绝,朝廷又该如何治民?”

之前借着赈济灾民的由头,田承恩等人雁过拔毛层层克扣,将赈灾之粮款都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宁国之所以遭此大祸以田承恩为首的阉党可谓是难辞其咎。

现在胡一舟的这些谏言根本就是针对田承恩一党。

看到田承恩站出来挑了头,大殿之上的很多大臣都不由松了口气。

胡一舟觉察到了大殿之上的氛围变化,心中也是苦笑连连。

田承恩自幼伴圣左右,又曾有护主救驾之功。

所以,本就不怎么过问政事的景顺皇帝对田承恩的所作所为基本都是听之任之。

这也造成了阉党擅权的局面。

不说地方官员,就是这朝堂之上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官员早就已经投靠了田承恩。

以至于他这个当朝右相还没有一个宦官势大。

这也形成了宁国朝堂上的两大势力,即:以田承恩为首的阉党和以胡一舟为首的文党。

不过,胡一舟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以一介寒门之身身居相位。

曾经那个有着远大抱负的状元郎早就被岁月磨去了棱角。

官海浮沉,以胡一舟的眼力又岂会看不透这其中的关节所在呢。

皇帝需要一位寒门出身而又与宁国各大世家保持远距的人来坐右相之位。

所以才有了胡一舟后来的青云直上。

看透规则的胡一舟自然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可也正是看清了皇帝的用意,胡一舟对如今的大宁朝堂早就心如死灰。

说到底阉党与文党之间的争斗抗衡都是在皇帝的掌控和默许之中。

此刻,双方大臣在朝堂上争论不休。

以胡一舟为首的文党虽然人少可这嘴上功夫却是他们最擅长的。

一时间竟然丝毫不落下风。

久不上朝的景顺皇帝听了半天,终于是有些不耐烦了。

“行了,那就杀一批,贬一批。”景顺皇帝一语定乾坤:“胡相,此事你就全权负责吧。”

“朕乏了,都退吧。”

“退朝!”随着田承恩的一声宣,朝堂上的这场口舌之争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

从结果上来看,文党这次倒是罕见的占了上风。

可细想下来,皇帝实际上还是偏袒了田承恩一党。

这也让胡一舟的内心深处再次涌起了一股浓浓的悲凉。

这股悲凉并不是因为皇帝偏袒了田承恩之流,而是因为天下百姓的死活在景顺皇帝的眼里实在是太轻了......

-------------------------------------

“胡相,留步!”

散朝之后,沈千炼快步追上了殿外的胡一舟。

“沈大人?”

“胡相,咱们借一步说话?”沈千炼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胡一舟借步一谈。

“被京畿院的人叫住,可不是一件妙事啊。”

“胡相说笑了,您两袖清风忠君为国,又怎么会怕我们京畿院呢。”沈千炼对年过半百的胡一舟倒是颇为尊敬。

“有田承恩之流为祸朝堂,本官也只能是空有报国之心了。”

胡一舟在沈千炼面前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对田承恩的不满。

因为他知道,这些事情根本就瞒不住沈千炼。

而且,也没必要瞒.......

胡一舟与沈千炼边走边说,身边百米之内已是无人。

“沈大人,有什么事情现在可以说了。”

“胡相以为这次的危机会不会动摇国本?”沈千炼停下脚步,低声问道。

“宁远卫的覆灭的确令人意外。”胡一舟皱眉道:“可朝廷还有装备精良的十二卫在各地平叛,只要其他地方没有官军跟着作乱,以十二卫的战力应该可以应付当下的局势。”

“如果朝廷这次赈灾之事不再出什么幺蛾子,这场祸事应该很快就可以遏制。”

“胡相真的这么认为?”

“难道沈大人对朝廷平乱没有信心?”

“如果是十天前回答这个问题,我与胡相的想法也是如出一辙。”

“可现在我却没有胡相这般乐观了。”

“京畿院各地的密报,大宁二十七行省至少有半数都有不稳迹象。”

“我这里说的不是民心不稳,而是官心不稳!”

“官心不稳?”胡一舟心中一惊:“沈大人,你的意思是.....”

“陛下之所以急调虎旗边军平乱就是为了尽快遏制官叛之风。”沈千炼沉声道:“西北危局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宁国将彻底陷入大乱!”

“沈大人,如此机密之事你为何要单独告诉我呢?”

“因为胡相不仅是当朝右相,还是太子最尊敬的老师......”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